通門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充分發揮人才磁吸效應,匯聚英才、以智賦能助力通門鎮“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力提速,通過主動對接服務、主動鏈接高校、企業和專家,開展深入交流合作,為通門鎮特色農產品發展精準施策,以科技和青春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驛站助力,精準對接需求。通門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收集整理鎮主要產業人才缺口情況,在“百千萬校地通”平臺精準發布需求清單,成功結對廣東工業大學“通門七韻”突擊隊、廣東金融學院“成功在望隊”等,深入田間地頭,聚焦竹筍、桂花梨、番石榴、百香果等通門特色農產品,深入了解其種植技藝、管理現狀、產量規模及銷售難題,為后續精準施策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發展。同時,驛站通過定期對轄區內企業調研,深入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程,持續鞏固“放管服”改革成果,深入企業對接人才、技術需求調研,打通服務窗口,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服務。
電商賦能,打通產品銷路。通門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結合自身特色條件和資源優勢,以“用上、用活、用好”平臺為宗旨,整合資源、自主運營、靈活發揮。通門鎮土專家“沙梨哥”運用數字化營銷手段,把直播間搬進桂花梨果園、打包廠間等,通過直播帶貨、定制銷售、組團展銷等方式線上推銷,進一步拓寬桂花梨產業銷售渠道;通門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邀請電商領域專業講師現場授課積極舉辦電商賦能“百千萬工程”技能培訓班,采取“理論+實操”、面對面講解與經驗分享相結合的方式培訓新農人、種植大戶等;廣東工業大學“通門七韻”突擊隊提出了開發特色農產品商城小程序的解決方案,小程序秉持“用戶至上”的設計理念,具備界面友好、操作便捷等特點,商城小程序不僅提供商品展示和銷售等常用功能,還充分展現通門鎮農產品的獨特魅力、鄉村田野的淳樸風情等,有效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為通門鎮農產品走向更廣闊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校地共建,筑牢人才基石。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契機,通門鎮健全完善對口幫扶機制,通過人才進駐、項目導入等形式,柔性引進鄉村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帶動鄉村人才提升專業能力,助力鄉村產業發展。打造了鄉土人才培育陣地,玉堂村番石榴農技小站由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和市、縣農技推廣中心提供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以提升農房風貌為突破點,結合通門鎮各村的人文風貌和文化底蘊,“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藝繪夢想社會實踐團12名成員,利用手中畫筆,繪就多面生動和具有鄉土特色的墻畫,為通門鎮增添亮麗色彩,活化鄉村建筑,以“小”墻繪,撬動人居環境“大”提升。
接下來,通門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將持續聚焦本土需求,堅持做好引才聚才工作,把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打造成鄉村振興“智慧引擎”,攜手共推“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助力加快通門鎮鄉村振興。